肾脏是排出$Na^+$、$Cl^-$等电解质和水的重要器官,加速电解质和水的排出,就称为利尿。利尿药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,如心力衰竭、肾衰竭以及肝硬化,也可用于高血压、肾结石、高血钙等的治疗。

U.jpg

常用利尿药可以分为5类:

碳酸酐酶抑制药:乙酰脞胺

通过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而抑制$HCO_3^-$的重吸收,由于离子交换,造成尿中H、$K^+$、水($Na^+$)的排出增多。同时也可抑制房水和脑脊液的分泌,本品利尿作用弱,少用。

临床用途:青光眼(降低眼内压,抑制房水分泌)、急性高山病

脱水药:甘露醇

静脉注射后提高血浆渗透压,使组织液向血浆转移而产生组织脱水作用,可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。另一方面,血容量的增加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,产生利尿作用。

髓袢利尿药:呋塞米

抑制髓袢$Na^+$-$K^+$-2$Cl^-$转运,抑制
$NaCl$的重吸收,降低肾的稀释与浓缩功能,排出大量接近等渗的尿液,是目前最有效的利尿药。

临床用途: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、急慢性肾衰竭和加速某些毒物的排出。

噻嗪类:氢氯噻嗪

抑制近曲小管$Na^+$-$Cl^-$的转运,抑制$NaCl$的重吸收,产生温和持久的利尿作用。排出$Na^+$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减轻口渴感。

临床应用:各种类型的水肿、高血压病、尿崩症

醛固酮受体拮抗药:螺内酯

醛固酮与受体结合发挥保$Na^+$排$K^+$的作用,螺内酯是醛固酮的竞争性拮抗药,影响醛固酮的作用,表现出排NA保K的作用,利尿作用弱。

临床应用:与醛固酮升高有关的水肿(肝硬化、肾病综合征)

总结

利尿药可以促进$Na^+$、$Cl^-$等电解质和水的排出,可以用于纠正电解质失衡水失衡,利尿有助于降低血容量,对心脏做功有较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,对肾功能失调的可以延缓肾脏衰竭。